大国大城,难于蜀道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这本书出版于2016年,写在逆全球化潮流和疫 情之前。所以,注定和今日状况有差异。 但那些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是朴素和普适的。
一路读下来,很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尝深思)的现象和观念受到冲击。我想,我也如很多读者一样,感觉不少东西被点醒、被道破,也改变了很多固有看法。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不能通过扭曲生产要素价格和阻碍生产要素流动来发展经济”,乍看无甚奇特。作者写的苦口婆心,让我用简单粗暴的语言来扔结论:
经济是聚集在“大都市圈”的,中国不是城市化过度,而是城市化不足。我们听了很多年的大举建设中小城镇是不对的,尤其是各地拿着土地指标去建一模一样的产业园、开发区、新城,是愚昧之举。违背了经济规律去预测大城市的人口增长,从来就没有预测对过。再用控制人口的方式来达成预测数据,是个笑话。按照这个预测来匹配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我们就永远赶不上节奏,所以大城市的优秀公共资源永远不够用。 户籍制度是错的,不让人口自由流动是错的,不让农民买卖宅基地是错的,只让年轻单身劳动力进城干活而没法安居乐业是错的,农村的空心化和留守儿童,本来是可以大幅度避免的。严控大城市人口是错的,用行政手段把低端劳动力驱逐出大城市,反会伤害经济(影响了大城市的劳动力互补、影响了现代服务业的规模效应),而且违背宪法公平精神。落后地区的人口流出并不可怕。不用过于担心农村人口的减少会危害农业,恰恰相反,人口的流出是农村地区提高规模经营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的前提条件。不允许用地建设指标的交易和流转是错的,不让东西跨省跨地区的土地指标根据经济规律进行市场交易,是错的;在上海之类的大城市保有那么多耕地是愚蠢的,而在农业/自然资源丰富而交通不便的地方去建设工业园区也是盲目之举(占用了土地,拉动不了经济,还让地方政府债台高筑)。不管什么缘由造成的地方政府债务,并不是和我们无关的。在统一的大国和统一的经济体中,要么通过通胀、要么通过转移支付,最 终由全国人民买单。……
当然,作者的文辞不会像我这么粗暴无礼,内容也不会只破不立,书中有解决之道,有很多建设性的建议。我这里不作赘述了。因为感觉经济发展和人才发展的道理一模一样:找到解决之道不难,难在意识到问题所在,难在愿意承认失误和不足,难在有决心和勇气去从根本入手和改变。
况且,这些普通读者能看懂的道理,庙堂之上会不懂吗?因为局部利益的诱惑、因为既得利益的牢固,因为(任期长度带来)对长短期利益的取舍……这些年的现实让人叹息,站在2022年盛夏的我们,已经眼看着改革在深水区里浮沉呛水良久。这种时刻,要乐观好难。
一路读下来,一度有些不耐烦,洋洋洒洒上下篇,有读者评论觉得反复叨叨降低了“内容密度”。但读到后记,尤其那封给未来的信,我被作者的掏心掏肺的诚意和苦口婆心打动了,差点面对一本经济学作品要泪目。
每一片乌云都镶着金边。引用一句作者的话“也许我说的一些道理在很多人看来太过理想,不过,理想的意义并不是立即实现它。理想的意义在于指明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