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狂想曲(匈牙利狂想曲猫和老鼠)
↓百度网盘↓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llNLmtY2421wk0C1nL3roH6UAke
↑百度网盘↑
《匈牙利狂想曲》为什么能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四)
狂想曲之王
李斯特到过巴黎,巴黎几乎成为他第二个故乡,这一经历成了他艺术成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巴黎这个艺术之都,他不但实现了作为钢琴家的演奏梦想,而且听众的欢迎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并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匈牙利狂想曲》就是李斯特在吸收法国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同时融入自己民族的音乐精华而创作的。从音乐各要素来看,无论在和声、复调、曲式方面,《匈牙利狂想曲》的音乐语汇几乎都是纯粹法国式的(虽然民族风格浓郁),而在民族风格的融会方面,李斯特也做得非常出色,诸多《匈牙利狂想曲》使我们对其民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炫技是李斯特钢琴音乐的一大特征,这一特征在《匈牙利狂想曲》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在这组钢琴音乐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点,在表面上看似随意、即兴的优美旋律,其实都是经过李斯特仔细考虑和精心设计的,有着很强的逻辑性;无论是黑白键的分配及音域的限度还是一些精致的装饰音与轻巧玲珑的快速走向都体现了这一点,很难想象在钢琴以外的乐器上奏出同样的风格,这正是令人惊讶和感叹的地方。《匈牙利狂想曲》曲风趋于火爆,其技术难度的高超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充满了八度的快速跑动以及各种超难度的大跳、琶音。只有李斯特的钢琴作品能够达到这种既巧夺天工,又浑然天成的完美境界。而且,李斯特的作品是指向未来的,在他手中发展了成熟的动机变形的手法,逐渐成为了后来构建浪漫主义宏伟大厦的标准之一,对后人影响很大,特别是一代音乐巨匠瓦格纳。当然他晚期的许多小品如《喷泉》也能反映出他对印象派音乐的一个引导,又使得他成为印象派音乐的先驱之一。
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不仅有着华丽的技巧,而且其五光十色的音色表现也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它既以清新、纯洁的感情描绘了匈牙利的风光和作曲家的心态,更注重表现对艺术和历史的回顾与追思,体现了李斯特丰富的、富有诗意的想象力和哲理思想。在《匈牙利狂想曲》中,李斯特注重钢琴音色的发挥,因而他的作品诗意很浓,回味无穷。他偏向于运用交响乐的构思方法来创作钢琴音乐,使这组乐曲气势恢弘,和声的排列与配器相关,复调中各主题的对比可合理地视为各种乐器间的冲突与交融,使他的音乐较为直率、粗犷。(赵春城)
弗朗兹·李斯特是匈牙利天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他生于匈牙利雷定,6岁起学钢琴,曾先后作为萨里埃里、车尔尼、雷哈、巴埃尔的弟子。他16岁时定居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在音乐上,李斯特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13部交响诗。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19首《匈牙利狂想曲》和10首钢琴练习曲。他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习气相对立的新的浪漫主义原则,并支持阿尔贝尼斯、斯美塔那、柏辽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创作。相传贝多芬听了他的演奏后,非常赞赏他的天才,曾上台拥抱亲吻李斯特,这成为李斯特音乐成长的佳话。
1824年至1827年,李斯特在法国和英国各地开演奏会,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但是他真正的“游历的岁月”,却是在19世纪30至40年代。在此期间,他遍游法国、英国、瑞士、德国、意大利、俄国等诸多国家,受到的接待盛况空前,也许只有帕格尼尼一人能够与之相比。他除了在演奏活动上获得巨大成就之外,创作方面也有丰富的成果。他写了不少钢琴作品和大量钢琴改编曲,如贝多芬和柏辽兹交响曲、罗西尼和贝里尼的歌剧等,大大扩充了钢琴的应用范围和技术表现的可能性。1848年起他常住魏玛,并定期回匈牙利,他创建了布达佩斯国立音乐院并任院长。在创作活动上,李斯特表现出进步的民主主义的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匈牙利的民族解放运动相联系的。
李斯特为何会着手创作《匈牙利狂想曲》?
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开的,正如圆舞曲和施特劳斯、交响曲与贝多芬的名字分不开一样。他的钢琴曲已被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
19世纪,李斯特是钢琴英雄,是钢琴上的帕格尼尼。他与肖邦并列为巴黎乐坛的双璧。肖邦令人陶醉,但李斯特却能震慑众人!
李斯特虽然长年生活在国外,但他始终以身为匈牙利人而自豪。他的音乐凝聚着整个匈牙利民族的灵魂,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匈牙利气质。
长期以来,李斯特以令人惊叹的钢琴技巧独步乐坛,不仅为他个人带来声誉和名声,同时也重燃起他对故乡音乐的感怀,产生了写作匈牙利音乐的想法。
19世纪40~80年代之间,李斯特共创作了19首《匈牙利狂想曲》,这些乐曲大多取材于作者在1839~1847年选编出版的《匈牙利民间曲调集》。因此,传统匈牙利的民谣风格与特色便成为每一首狂想曲的精神所在。其中,《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最为著名。
《匈牙利狂想曲》通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这首让老猫弹得滚瓜烂熟的乐曲,帮助该动画片获得奥斯卡金奖。记得汤姆演奏时:头高高仰起,眼睛闭起来朝着天上,一副很是痛苦或是忧伤的样子。而《匈牙利狂想曲》通篇贯穿的就是激情和无边的痛苦,这是波希米亚民族的象征,也成了他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的历史创痛、东欧式的相对明亮的忧伤、苦中作乐的传统天性,统统融入了这看似简单的旋律之中。
《匈牙利狂想曲》是李斯特创作的,该曲一共有多少首
李斯特的一共有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这些曲目在他浩瀚的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因音乐韵律对生活场景的完美表现而著称。
较为出名的有 第二首 第六首 第九首“佩斯城的狂欢节” 第十一首 第十五首“拉科齐进行曲”
《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为何会成为李斯特所有狂想曲甚至是他所有音乐的代名词?
李斯特深受匈牙利民族革命思潮的影响,写出了不少蕴涵着斗争性质的民族音乐,这首《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正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具有显著的匈牙利民族音乐特征。李斯特在本曲中注重了钢琴这种乐器的华彩效果,使各个音区的特色都得到最为完美的发挥。
如果音乐真有生命,那么匈牙利狂想曲一定是那不死的火鸟,可以在烈火中重生,具有最高的生命力。《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几乎成了李斯特所有狂想曲甚至是他所有音乐的代名词,在很多音乐会中被广为演奏。在迪斯尼动画片《猫和老鼠》中这首乐曲的旋律也经常出现。
这首让老猫弹得滚瓜烂熟的乐曲,帮助该动画片获得奥斯卡金奖。记得汤姆演奏时:头高高仰起,眼睛闭起来朝着天上,一副很是痛苦或是忧伤的样子。而《匈牙利狂想曲》通篇贯穿的就是激情和无边的痛苦,这是波希米亚民族的象征,也成了他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的历史创痛、东欧式的相对明亮的忧伤、苦中作乐的传统天性,统统融入了这看似简单的旋律之中。
《匈牙利狂想曲no2》的作者是谁?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
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共有十九首,创作于19世纪40--80年代,大多取材于作者在1839?847年选编出版的《匈牙利民间曲调集》,作于1847年的第二首《匈牙利狂想曲》最为典型。作品以匈牙利民间舞曲《恰尔达什》为素材。这种舞曲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称为“拉苏”,意思是“缓慢”,是独舞的音乐。后一部分称为“弗里斯”,意思是“新鲜”,速度迅急、热烈,是双人舞的音乐。该作品采用自由曲式,不受一般乐曲形式的限制,别具风格,独树一帜,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乐曲开始有一个速度缓慢,节奏自由,并带装饰音,沉着有力的引子,这段引子一下子就把听者引入民间生活丰富多彩的美丽画面。
接着音乐进入性格豪放的“拉苏”第一部分,音乐从中音区开始,缓慢庄严的旋律,唱出充满内在的激情,唱出悲痛的往事。在滞缓的节奏衬托下,低沉压抑的旋律蕴含着巨大的悲痛和愤怒,表现了匈牙利人民对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诉,也表现了匈牙利人不屈不挠的坚毅性格。这是第一主题。
这一主题在高音区变化反复之后,音乐转入一个舞曲性旋律,它那轻快跳跃的旋律、匀称而规整的节奏,使舞曲变得更富于动力性,这支旋律在整个乐曲中十分重要,因为它还将是后一段音乐的基础。这是第二主题。
第二部分音乐速度加快,出现了狂热急板的“弗里斯”舞曲,描绘了民间节日欢欣起舞的场面;这段音乐基本上是由舞曲的第一段“拉苏”变奏发展而成的。在这些变奏中,有时运用急速的同音反复以模仿洋琴的音响,有时是主音与属音的和声交替,这也是匈牙利民间舞蹈音乐常见的特征。
随着音乐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音乐进入了表现万众狂欢的群舞场面。狂放的舞步,飞腾的旋律,急速的节奏,表现出匈牙利人豪放、乐观、热情的民族性格。当乐曲达到很强的高潮之后,音乐停顿下来。舞蹈者走了,但人们又汇集起来,音乐再度响起,恢复了以前的狂热,最后在振奋人心的沸腾气氛高潮声中结束全曲。